欢迎访问宏正法律网!

手机浏览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看

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博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追踪

一片枫叶该不该捡?这道题考的何止是景区

2025-10-14 16:23:49 来源: 作者:
  据光明网报道,近日,一位网友发布的视频显示,在辽宁本溪某景区,有广播正提醒游客:禁止采摘枫叶、手持枫叶,捡的也不行。评论区不少网友发出疑问:禁止采摘可以理解,为什么

  据光明网报道,近日,一位网友发布的视频显示,在辽宁本溪某景区,有广播正提醒游客:禁止采摘枫叶、手持枫叶,捡的也不行。评论区不少网友发出疑问:禁止采摘可以理解,为什么不能捡枫叶呢?也有网友表示理解,“因为有人摘了会说是捡的”。10月9日,该景区工作人员表示,一直以来都有这个规定,是出于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建议游客最好不要捡枫叶。

  实际上,类似的场景这几年没少上演。这次的事件中,景区理由很充分。关于落叶的重要意义,科普中国也曾发文称,林地上的枯枝、落叶、树皮、花、果和桔草等的堆积层,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腐烂分解成腐殖质,供给林地土壤养分,并有保蓄水分的作用。

  道理没错,但问题出在“一刀切”的逻辑上。游客捡叶子的动机很简单,可能是给孩子留个自然课教具,也可能是想夹进书里当纪念。这种质朴的互动,被冷冰冰的禁令划为“破坏行为”,显然会让游客感到扫兴。管理者心里想的是“不管严点,肯定有人薅树枝”,结果却是让多数守规矩的人为少数可能违规的人买单。

  在这方面,其实有更圆融的解法,例如,日本京都岚山枫叶季时,运营方会划出“官方采集区”,让游客在指定区域限量捡拾;加拿大一些公园把落叶加工成书签,游客可自愿捐赠换取。这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游客想捡落叶怎么办?景区不妨多想一步。例如,分区管理,可能比全面禁止更聪明。在核心保护区装监控严管,在体验区设个“落叶艺术角”,让孩子用落叶贴画,作品拍照后将落叶归位。再如,落叶价值可视化,能唤醒共情。邀请游客扫码看AR动画,一片枫叶60天后化成养分,能滋养半平方米苔藓,数据比说教打动人。还有,让违规者变成共建者。有人成袋捡叶?不如请他参与堆肥劳动,亲手把落叶变肥料,这比罚款印象深得多。

  更深层看,相关争论背后是生态观念的差异。说到底,生态保护不是修围墙把自然封起来,而是让人学会如何恰当参与自然。因为,人和自然的关系从来不是“你进我退”,而是恒久的“相融共生”。就像小时候长辈教我们“采蘑菇留菌丝,摘果子不折枝”,这种代代相传的民间智慧,比硬邦邦的禁令更有生命力。

  用一片落叶传递生态知识,用一次体验代替一句禁止,“管理员”转型成“自然导师”,“旁观者”进阶为“生态合伙人”,这才是成熟的管理艺术和自然教育。到那时,一片枫叶的归宿,才能真正写满人与自然的相互成全。这,或许是比红叶更美的风景。

相关阅读

  假日经济走热,带来文旅消费需求的极大增长及关联产业的发展。让假日经济长红,要持续优化游客体验,强化市场监管,释放入境消费政策红利。  据文化和旅游部

2025-10-14

  据光明网报道,近日,一位网友发布的视频显示,在辽宁本溪某景区,有广播正提醒游客:禁止采摘枫叶、手持枫叶,捡的也不行。评论区不少网友发出疑问:禁止采摘可以理解,为什么

2025-10-14

  近年来,除了常规的观光打卡,一些历史名城悄然掀起一股新风尚,洛阳导游转型带“历史名人墓地一日游”,这种看似小众另类的“上坟游”正悄然在年

2025-10-14

  一座尚未开发的无人岛,却惊现“垃圾天坑”。  近日,央视新闻揭露的福建漳州南碇岛旅游乱象引发了关注。10月12日下午,一名提供包船登岛服务的

2025-10-14

  10月13日,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华电金上叶巴滩水电站成功下闸蓄水,标志着我国在建海拔最高的混凝土双曲拱坝电站正式进入首批机组投产发电冲刺阶

2025-10-14

热门文章

热点图文

阅读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宣传合作 | 人员查询

本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宏正法律咨询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3016660号-1 投稿邮箱:2416238474@qq.com

Copyright ©2010-2023 宏正法律咨询网 www.hzflzx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