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宏正法律网!

手机浏览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看

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博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追踪

互联网“鬼秤”,偷走的不止是用户的时间

2025-09-16 16:28:26 来源: 作者:
  显示广告时长119秒,实际播放123秒;倒计时80秒,实际广告播出83秒……据近日“半月谈”微信公众号报道,互联网上出现了一种新型“鬼秤&rd

  显示广告时长119秒,实际播放123秒;倒计时80秒,实际广告播出83秒……据近日“半月谈”微信公众号报道,互联网上出现了一种新型“鬼秤”,某些长视频平台在播放广告时,实际播放时间比其标明的倒计时总会多几秒。

  “鬼秤”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市场交易领域,不法商家在称重时作弊,通过虚增重量以获得更多利润。而当前热议的互联网“鬼秤”现象,实质上是平台利用算法调控倒计时显示速率,制造“时间假象”,诱导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延长停留时间。这种行径与市井中作弊的“鬼秤”如出一辙,不仅损害用户权益,更辜负了用户的信任。

  清理互联网“鬼秤”,关乎网络空间的清朗和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监管部门应及时出手规制,可建立“广告时长诚信榜单”机制,定期公开通报。同时,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强化对“偷秒”行为的动态监测与识别。行业协会可推动形成行业公约,强化内部监督,以共识促规范,以规范护生态。

  如今,用户观看时长、广告完播率等数据成为衡量各平台商业价值的重要指标。一些平台为了美化数据,不惜在用户体验上动手脚。从手机端与电视端会员不互通,到会员权益分级复杂,再到随意降低视频清晰度,花样百出,不断翻新。然而,由于此类行为在定性、取证、处罚等方面尚缺乏具体规定,用户维权往往面临成本高、举证难等现实困境,这也无形中助长了某些平台的侥幸心理。殊不知,此类行为看似聪明,实则短视,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还会使平台口碑与行业生态受到侵蚀。

  用户的信任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更是长远发展的基石。为了多“黏住”用户几秒,就不惜动手脚、耍心眼,这笔账真的划算吗?在流量和利益面前,平台企业应当保持清醒、恪守正道,与其耍小聪明,不如以诚信经营、优质服务赢得用户、赢得市场。而针对平台经济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有关方面也要通过持续探索,及时从制度层面给出回应。

相关阅读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指出,加快探索人工智能驱动的新型科研范式,加速“从0到1”重大科学发现进程。北京

2025-09-16

  显示广告时长119秒,实际播放123秒;倒计时80秒,实际广告播出83秒……据近日“半月谈”微信公众号报道,互联网上出现了一种新型“鬼秤&rd

2025-09-16

  9月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  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

2025-09-16

  9月15日,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夸父”(CRAFT)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

2025-09-16

  9月16日,清华大学2026年社会科学学院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综合考核名单公示,孙颖莎、王曼昱榜上有名。

2025-09-16

热门文章

热点图文

阅读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宣传合作 | 人员查询

本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宏正法律咨询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3016660号-1 投稿邮箱:2416238474@qq.com

Copyright ©2010-2023 宏正法律咨询网 www.hzflzxw.com